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卖惨”一度成为助农带货的捷径。长期以来,这些套路将真实的助农需求扭曲成一场场博眼球的闹剧,消费着大众的爱心。然而,近期重庆荣昌“卤鹅哥”林江穿着妖艳的花棉袄,带着家乡特产,以四次“投喂”美国网红“甲亢哥”的笨功夫,为家乡非遗美食开拓出一条新的营销之路。
“卤鹅哥”最终还获得“甲亢哥”邀请上车、坐C位共餐。不是他夸张的穿着引起了“甲亢哥”注意,而是他的实诚打动了“甲亢哥”。有人说他是蹭流量,但把这份真诚、这份执着用于营销家乡特产,未尝不可。他的故事不仅让荣昌卤鹅走向世界,更以“新套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解题思路。
“卤鹅哥”的“笨”,体现在他对非遗美食的执着深耕。荣昌卤鹅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潮汕移民,融合川渝风味,以百年老卤与国家级白鹅品种“荣昌白鹅”为核心工艺,是重庆市级非遗项目。林江选择以卤鹅作为传播载体,他深谙其“非遗”属性的文化厚度,更精准把握了“不辣”口味对国际友人的普适性。
为纠正“甲亢哥”误将“鹅”说成“鸡”,林江连夜在各大视频评论区澄清,甚至录制科普视频,将一场误会转化为面向全球的非遗美食科普。也正是这种死磕细节的“笨劲”,让原本小众的非遗卤鹅冲出重庆,收获了难得的文化破圈。
有人质疑林江“蹭流量”,但历经四次跨城追踪“甲亢哥”以后,镜头里林江还是用他的真诚打破了质疑。这场“卤鹅西游记”背后的“助农”逻辑并非简单利用网红流量,而是将“甲亢哥”的全球影响力转化为文化输出的契机,观众自然会因其个人魅力而主动了解背后的产品文化,进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相比之下,“卖惨式”助农直播则难以形成消费者“黏性”,大多观众虽因同情而下单,却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
与那些卖惨博关注的网红相比,“卤鹅哥”的走红,靠的是真心实意,更有对家乡好物的自信。在被算法统治的注意力市场中,无数成功的营销案例证明,文化韧性往往比情绪煽动更具生命力,今天“卤鹅哥”的爆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荣昌卤鹅的百年历史、国家级白鹅品种的稀缺性、老卤传承的匠人基因,这些需要时间积淀的非遗元素,经过林江的重构和传承,完成了文化破圈,也让荣昌卤鹅在国际传播史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卖惨”或许能换来一时关注,但只有笨功夫熬出的真热爱、闯出的新套路,才能让乡村美食美景美品真正“被看见”。林江用智慧和脚印证明了,助农不需要贩卖苦难,文化自信与真诚热爱才是永恒的“流量密码”。当更多“笨人”愿意沉下心来深耕乡土文化,乡村振兴的故事必将更具厚度与温度。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