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清晨,安富街道洗布潭村,柔和的阳光洒在连绵不绝的山丘上。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神清气爽。茶农们背着小背篓,在茶树间来回穿梭,小心翼翼地摘下今年第一批春茶。
茶农们小心翼翼摘下今年第一批春茶
“大家摘茶叶都仔细一点,这可是我们今年第一批‘金叶’呢。”早上9时,刚走进茶园,还未见人,该村党总支书记屈莉德清脆的声音已先入耳。
一见面,没多寒暄,屈莉德就领着记者深入茶山,将她最骄傲的“茶经”晒了出来。
“受气候影响,今年茶叶采摘稍晚一些,但价格也跟着翻了一倍,创了历史新高。”屈莉德望着成片的茶树,扳着手算了一笔账:洗布潭村2500亩茶山今年可收鲜茶50吨,制成成品茶叶10吨,产值约750万元。
殊不知,眼前这块“金叶地”,过去曾是另一番景象:土地零散、品类低端,茶叶生产“不成气候”。
“这里海拔680米,气候温暖湿润,酸性土壤肥沃而深厚,加上村里种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可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屈莉德回忆,即便如此,由于交通的限制,村里的茶叶难销,大部分村民只能靠耕种蔬菜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而小部分茶农也都是“单打独斗”,未形成规模,品质不稳定,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谈起那段历史,屈莉德至今仍唏嘘不已。
那么,洗布潭村的“茶经”是如何念成的?
屈莉德介绍,首先是优化茶叶品种,将种植、采摘、加工等一系列茶叶生产流程标准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是调动村民积极性,引导本地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让茶农“抱团发展”,全面推进该村茶产业规模化发展;最后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茶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有股份、集体有收益、村组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一系列举措拳拳有力。如今,茶树变成“摇钱树”,其种植规模由原来的300余亩扩大至2500亩,茶农也由以前的300余人增加至1000余人。
“屈书记,今天的茶叶很不错啊!”在下山路旁的茶叶地,村民彭文青正在采收茶叶。只见他抓起一把鲜叶,一边抖动,一边说,“一会儿就运到茶厂去。”
2017年,彭文青将家中6亩地入股荣昌区荣安三月茶叶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补贴家用。
“听说何华全要成立合作社发展茶产业时,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着干,没想到收益还不错。”彭文青说,自己也没什么一技之长,但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他每年可稳收7000元左右。
彭文青口中的何华全是该村种植大户。2016年,何华全与村里另外5户种茶大户合作成立了荣昌区荣安三月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按每亩每年120元固定分红。此外,优先聘用周边农户参与茶园栽植和管护,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如今,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并建起了茶厂,实现茶产业种、产、销一体化经营。
漫山的茶树不仅变身成“摇钱树”,茶园的风光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何华全乘势而为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生活更是有滋有味。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茶山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以茶为媒,以旅带茶,将茶山打造成集采茶、制茶、品茶及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之地,实现生产、生态同步发展。”屈莉德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星宇 通讯员 杨 健)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