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向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大步迈进 ——来自中国畜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专家声音

来源: 重庆荣昌客户端 编辑: 张潇予 2023-05-17 10:01:06

5月16日,中国畜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荣昌剧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知名专家学者,重点围绕中国畜牧业发展作主旨报告。

当天,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农业强国、中国生猪、畜牧业科技创新、动物疫病防控等多维度多角度发出思考,为我国畜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视野、探索了路径,助力中国畜牧业向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大步迈进。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以《我国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与战略》为题作报告。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邓小明说,畜牧业的发展与畜牧业科技紧密相连。当前和未来,要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需要更加聚焦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迈进、聚焦保障粮食安全、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娣: 做好“四化” 助推地方猪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娣以《中国地方猪资源研发利用及产业发展》为题作报告。

刘娣从中国地方猪资源研发利用现状、民猪具体利用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讲述中国养猪文化、中国地方猪种选育利用概况、民猪种质资源保护、民猪种质特性机理研究等内容。

针对地方猪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专业化成熟的育种公司较少等问题,刘娣建议,地方猪发展方向应做好“四化”,即市场定位化、品牌名牌化、产品多元化,以及产业文史文旅化。具体内容包括,要精确市场定位,找准与同类产品相比较的优势和卖点,确定目标消费人群;创建品牌,做好宣传,打通渠道,靠品牌打开市场;产品做到层次化、级别化,可根据肉品品质,划分为极品、精品、优品等,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重视文化底蕴和背景,讲好历史故事,讲好猪故事,推动地方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原参事刘志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强在什么地方?应当选择哪些路径?我们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国务院原参事刘志仁以《关于建设农业强国路径的若干思考——兼谈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题作报告,分享中国在建设农业强国道路上,如何才能走得更快、更好、更远。

刘志仁认为,我国有土地制度、农村改革成果、农耕文明、科技创新后发等优势,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农业从业者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要建设农业强国,需要靠改革、靠科技、靠引领,不断强化政府扶持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能力、全社会支持能力和农民素质提升等。要全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建设农业强国战略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他建议,要充分发挥中国畜牧科技城的引领示范作用,总结历届畜牧科技论坛成果和经验,不断凝聚荣昌共识、推广荣昌经验、创造更多荣昌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 深化生猪营养研究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以《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挑战与探索》为题作报告,围绕行业发展背景、生猪动态营养的概念、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影响因素、生猪动态营养的实施路径等方面作讲解。

印遇龙建议,在饲料原料紧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生猪营养研究,进行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准确满足不同生产条件的各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生猪营养供应;要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进行生猪营养需求的动态精准供给,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为生猪生产环节多因素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实现路径,要进一步推进基于大量多元异构数据的生猪动态营养相关模型的构建,提供智能与精准化硬件设备,为生猪动态营养的示范实施提供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 抗菌肽作用广泛 可更好调节免疫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以《抗菌肽研究与应用进展》为题作报告,从重要抗菌肽的发现与发展历程、抗菌肽对不同靶标的作用机制、抗菌肽的合成与应用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述抗菌肽在免疫调节功能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抗菌肽可多途径抗微生物感染,使微生物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肽在畜牧领域,尤其在调节和平衡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反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谯仕彦说,在当前全面“禁抗”时代,抗菌肽作为替代抗生素产品之一,在独特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方面优势明显。

谯仕彦还以腺苷七肽为例,详细讲述腺苷七肽对肉鸡生长性能、肉鸡盲肠细菌总数、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如腺苷七肽能够显著减少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更好提升动物免疫调节功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维护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为题作报告。

辛国昌认为,新时代的粮食安全必须是高水平的粮食安全,必须是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粮食安全,必须是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打折扣的粮食安全。因此,要历史地看粮食安全,准确把握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内涵要求;要系统地看粮食安全,明确保障肉蛋奶供应对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要辩证地看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真正地维护粮食安全。

辛国昌还从消费、供给、种植端、进口端分享豆粕减量替代的必要性和作用,以及市场上“猪周期”的形成原因、规避措施等方面,讲述养殖业如何贯彻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推进生猪稳产保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业要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应当坚持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做好科研工作》为题作报告,讲述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陈焕春说,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经济效益低下、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三大难题。破解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我们应抓住当前科技与金融快速发展的大机遇,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人民健康、生活幸福、环境优美。

他认为,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这三大难题,我国当前需要从农业生物种业、饲料与肥料资源、动植物病虫草害防控、农业机械与智慧农业、食品加工、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六个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尤其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想办法变废为宝,增加资源利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改平: 追求疫苗最高境界 助力动物疫病防控

“追求疫苗的最高境界是学明白、想明白、干明白。”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改平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个人观点》为题作报告。

张改平从客观因素、技术问题等方面回顾我国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他表示,人与动物的免疫潜力巨大而有限,因而要进一步研究节省免疫潜力的疫苗和更加精准、简便、低成本的评价技术方法。

张改平提出,佐剂的使用是为了提升疫苗效果,考虑到人和动物健康的免疫强度不是越高越好,佐剂的性质和剂量需根据疫苗而定,越弱越好,越少越好,不用最好。

张改平建议,新疫苗评价时要全程评价,以便明确疫苗对动物的保护时长;要增加参考疫苗,确保其作用的发挥,避免浪费动物的免疫潜力。


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 用更先进的装备 实现更高效养殖

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明以《畜禽健康高效养殖的设施装备支撑与进展》为题作报告。

李保明从畜牧业的规模化与设施化发展、畜禽养殖工艺与环境设施配套、畜禽健康养殖低碳化与智能化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他表示,智能养殖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促进畜禽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产出效率、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当前我国的育种品种主要是高产品种,抗病性差,环境适应性差,要实现现代畜牧业工业化发展,必须要做到现代品种、先进工艺、现代设施、健康环境、先进装备“五位一体”。此外,智能化养殖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数字化,我国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实现高效养殖、现代化养殖。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首席战略官、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主任蔡辉益: 加强科技投入创新 助推畜牧产业发展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首席战略官、国家生物饲料工程中心主任蔡辉益以《我国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趋势》为题作报告。

蔡辉益从2023我国农业与畜牧业宏观经济形势、2023我国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趋势、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讲解。

面对资源条件约束趋紧、疾病防控形势仍较严峻,以及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等挑战,蔡辉益建议,使用低豆粕日粮、地缘发酵原料、液态饲喂来降低养殖成本;利用生物安全管控技术,做到防非瘟常态化;加强科技投入与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内生发展闭环、外建共生生态中实现作为,引导资源有效流动,促进产业规模效应,汇聚人才和技术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助力畜牧产业发展。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 促进产学研融合 加强地方猪资源保护和利用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以《地方猪数字化育种体系建设实践》为题作报告。

他说,地方猪适应性强、肉质鲜美,但面临核心群规模小、纯种选育程度低、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要把地方猪选育成主流猪种,实现全面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地方猪的开发利用方面,因猪种不同,规模、品牌、价格等因素都会对地方猪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他认为,要系统评价我国地方资源种质特性,发挥地方品种资源优势,提升品种创新能力和育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种创新和资源利用水平。

他建议,要为国内生猪种业自主自强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生猪种业创新发展的特色道路,促进产学研优势互补融合,才能更好地助推地方猪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王新莲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