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万夫妇农闲时编织藤椅
“老马,我来收藤椅了,还给你们带了些材料,这样你们就不用多跑路。”
“好嘞,这次编了有50多个,你数数。”
…………
10月20日一大早,藤编厂老板来到龙集镇老店子社区4组马成万和蒋坤菊家中,将新的藤编材料送来,并现场收购夫妻俩编织好的藤椅。
马成万夫妇都患有先天残疾,马成万有四级肢体残疾,妻子蒋坤菊有二级肢体残疾,面对“出身不由己”的现实,他俩不等不靠,用勤劳编出了幸福人生。
7年前,听闻家附近要开藤编厂,需要招收大量藤编工人,村民们都跃跃欲试,这其中就有马成万夫妇。马成万说:“我虽然身体残疾,但脑子不残疾,不会的都可以学。”于是,夫妻俩开始学习藤编技艺。
万事开头难,学习藤编时,如何确定编织的大小、怎么解决编织松散问题、如何穿藤才不出错,这些都成为摆在两人面前的“拦路虎”。不懂就问、耐心学习,马成万夫妻俩抓住一切机会向邻居、藤编厂老板请教,然后自己再不断练习。
由于身体不便,别人花4小时就能完成的,马成万夫妇却要花6小时以上。那段时间,夫妻俩总是忙到深夜。但凭着不放弃的狠劲,一个多月以后,夫妻俩熟练掌握了藤编技艺。
马成万一边编着藤椅一边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每天只需要编织3个藤椅,就能为家庭带来每月1000余元的收入。
由于肯学习爱钻研,如今,马成万夫妻俩已成为当地的藤编好手,经常有村民上门请教藤编技艺,而他们也都倾囊相授。身残志坚、勤劳肯干的马成万夫妇让村里人打心眼里佩服。
为了帮助马成万家增加收入,当地政府还为马成万提供了一个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定期为当地的残疾人提供一些生活帮助。
于是,在当地残疾人家里,时不时会看到马成万的身影。
清河村唐元(化名)行动不变,马成万专门为他提供购买服务,将蔬菜水果和生活日用品买好后,送到他家中;老店子社区陈立(化名)不能走路,马成万就帮他代买药品送到家;遇到有的残疾朋友情绪低落时,马成万还会客串一把“心理导师”,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我和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因此非常能够理解他们的难处,更能知道如何去关心帮助他们。”马成万坦言。
现在,除了公益性岗位每月600余元的收入外,马成万和妻子也都办理了残疾证,每月都可以领到相应补助。
“修房子和厕所改造,政府也都为我们提供了帮助,现在我们吃、穿、住都没问题。”提到现在的生活,马成万很满意。
虽然生活有了保障,但夫妻俩依然没有闲着——喂养了两头猪,二十多只鸡鸭,三亩地蔬菜……夫妻俩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马成万夫妇常对身边人说,身体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努力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只要肯吃苦,依靠自己的劳动去奋斗、去打拼,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幸福生活。“因为有奔头的生活最幸福。”话语中是夫妻俩暖暖的温馨与满足。
(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国颖)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