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上门购买鸡蛋
10月12日,深秋的河包镇核桃村,绿树环绕,生机盎然。在一个种满柑橘树的山坡上,大大小小十几个鸡舍分布其间。鸡舍外,一群土鸡“闲庭信步”于林间,有的嬉闹,有的啄食,自得其乐……这里便是“80后”朱小玲的林下土鸡散养基地。
“咯咯咯……”一大清早,随着朱小玲的呼唤,一只只土鸡扑腾着翅膀,争前恐后跟着她,奔向食槽,鸡鸣声此起彼伏,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养殖图呈现眼前。
“最近温度适宜,可以让鸡到树林里吃虫、草等天然食物,多活动活动,这样饲养的土鸡得病少,肉质也好……”望着眼前的鸡群,朱小玲兴致勃勃和记者聊起自己的“养鸡经”。
今年36岁的朱小玲,大学毕业于西昌学院动物药学专业,曾在多个兽药研发和畜牧单位工作。2017年她放弃办公室工作,到乡村流转土地创业,先后发展起鸡苗孵化、山羊和生态鸡养殖等,把核桃村的山地劣势转化成增收优势。经过摸索,她决定采用绿色生态的“山养”模式,于2020年建起土鸡散养基地实现规模发展。
然而,大规模的土鸡养殖并非易事。“尽管我以前在学校和工作单位学习了一些畜禽养殖的理论知识,但由于饲养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基地发展初期遇到不少困难。”朱小玲坦言。
基地刚创建时,由于管护不到位,三分之一的鸡崽因病死亡。看着圈舍里剩下的鸡也无精打采,朱小玲痛定思痛,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周边养殖大户请教,上网查阅资料,边学习边摸索总结经验。
养殖过程中,朱小玲发现由于鸡崽过多,温棚密度过大,加上鸡和粪便混在一起,容易感染疾病,于是对鸡舍进行改造——每个鸡舍设置为4平方米,并用四根柱子支离地面,鸡舍底部由钢丝网构成,便于粪污下漏;墙面上,数个小型鸡笼分两层悬挂,方便母鸡下蛋;顶部安装有可用手机操控的灯具和通风设施,墙外配置有自动喂水系统。同时,每个鸡舍间隔40余米,如同一个个分散养殖小区,既降低养殖密度,又符合鸡的群居习性,保证了出栏土鸡的健壮挺拔、绿色生态。
就这样,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朱小玲的基地已有10多个鸡舍,实现常年存栏1000余只土鸡,鸡场每天的产蛋量在300枚以上,每只鸡可以卖到160多元,鸡蛋2.5元一个,产品在线上、线下售卖,销售范围也扩展到重庆主城、永川、泸州等地。
朱小玲表示,接下来她准备开设抖音账号扩大销售渠道,同时管护好基地内的5000棵柑橘树,实现种养循环,不断增加种植养殖效益,让生活更有奔头。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