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在党中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在科学发展中攻坚克难,在转型升级中积极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崭新风貌昂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经济篇
■经济总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比全市高1个百分点,其中2019、2020年增速居全市第一。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47亿元,是2012年的2.88倍。
■经济结构——荣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1.0:55.9:33.1优化为8.1:55.3:36.6,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2年提升3.5个百分点。
■财政实力——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9亿元,比2012年增长107.7%,年均增长8.5%。
■投资消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1%,比全市高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81.3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87.85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万余元提高至4.2万余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303家,比2012年净增187家,其中大中型企业从无到有达到24家。
■现代产业——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13.6%、19.7%;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27.6亿元,增长17.9%。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3家,比2012年净增7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是2012年的2.8倍。
■创新发展——在国内率先建立无菌猪繁育技术体系和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荣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14.9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30家增至12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增加近5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荣昌对川南渝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荣昌高新区纳入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举办成渝双城铁人三项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商品展等。
■城乡融合发展——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84%,比2012年提高16.34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净增10.61万人。
民生篇
■脱贫攻坚——全区12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8433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教育工作——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由4926人增加至9373人,文盲率由3.91%减少为2.55%。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社会保障——2021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621张,较2012年增加1862张,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7.66万人,工伤保险14.01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76.8%、175.1%、31.3%。
■公共文化服务——2021年,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80.4千册;体育场地315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4平方米,高于全市水平。成为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7%,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新建“四好农村公路”1593公里,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通车率实现100%。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高速公路里程116.19公里。
■就业形势——2021年全区就业人员38.53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3.4%以内。
■生活水平——2021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余元,比全市高10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余元,比全市高34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余元,比全市高403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0.2%。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万余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万余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0.8%。
■消费水平——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8.7%下降至31.1%,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4.9%下降至38.1%。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12年的5.9辆增加至2021年的32.9辆,移动电话拥有量由2012年的193.5部增加到2021年的257.8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3.7平方米增至44.3平方米。
格局篇
■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进出口总值达13.0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95万美元,是2012年的2.69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新(重庆)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开放产业——竹笋完成出口备案基地面积300亩,柑橘备案总面积达3000余亩,柑橘首次将国际市场拓展到泰国。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
■开放通道——组织大宗货物集装箱通过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抵达荣昌超3000标箱。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全年集装箱运输量12000标箱,大宗货物运输量90万吨。
绿色篇
■生态环境——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濑溪河、大清流河、马鞍河、渔箭河国考市控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建成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荣峰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37.68%,比2012年提高3.78个百分点。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至291天。
■节能降耗——2021年,万元GDP能耗0.347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减少0.773吨标煤/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69%,累计降幅比全市快31.1个百分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韶华不负,未来可期。奋进路沉淀着荣昌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展望未来,全区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海粒 整理)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