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 唐万春 摄
5月6日,区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通报《重庆市荣昌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全区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情况,解答媒体、志愿者代表关注的问题。
“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在治理尾气污染方面,荣昌今年有什么打算?”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荣昌未来将担起哪些职责?”
……
发布会现场,媒体及志愿者代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碧水保卫战、“双城”联动保护修复生态等热点抛出问题。
“今年,荣昌打算以城区建成区为重点区域,在全区范围深入推进交通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六大行动’,提升交通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交通行业污染物排放……”针对现场提问,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逐个答疑释惑,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释荣昌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未来具体工作规划。
据悉,2021年,荣昌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声环境质量稳定,环境风险总体可控。
根据《重庆市荣昌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力争到2025年,荣昌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山清水秀生态新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全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与全市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相适应,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生态新城。
为实现目标任务,《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荣昌将从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控“五大方面”持续发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为建设山清水秀生态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修复水土流失、石漠化、采矿区等生态退化区域,着力构建“三山两河、三区五带”生态空间保护格局,在城市尺度上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命共同体”。
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施策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实施“三水共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深化生态环境区域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强化全过程管控,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加坚持“防”与“控”并重,统筹考虑固危废、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核与辐射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全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健全机制体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压实生态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环保执法和责任追究,增强精准治理生态环境能力,提高科学治理生态环境能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突出载体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四个方面,重点谋划生态保护与修复、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等七大领域的重大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坤红 通讯员 邓尚丽)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