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在当下这个生活快节奏、工作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下,按时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话题“全国超1亿人不按时吃晚饭”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大倒苦水”——按时吃饭?不存在的!
按时吃饭到底多重要?
根据国外科学家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节奏的食物摄入驱动的全身信号,对肝脏代谢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如果每天都在错误的、无规律时间进食,会导致节奏性基因表达无法同步,从而引发疾病。
1.胃肠疾病
中午吃过饭以后,等到晚上九、十点钟再吃晚饭?大错特错!
晚饭或者夜宵吃得过晚,吃过饭以后马上就休息,导致食物在身体内消化得不够充分,这一类人很容易得胃炎、溃疡等疾病。
2.刺激胆囊
只有进餐会“启动”胆囊排泄胆汁,帮助人体消化吸收。
饮食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里储存过长,久而久之就会有胆固醇类的固体物质析出,形成结石。
3.免疫系统紊乱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一项刊登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的研究发现,饮食紊乱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自体免疫系统疾病。
而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发生时,患者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摧毁自体健康细胞。
4.伤心脏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吃早饭会暂时提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吃饭太晚则会升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5.肥胖
经常挨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能量供应,身体会本能地感觉到没有安全感,急着把吃的东西赶快存起来。
这样的结果便是吃一点东西就容易合成脂肪,而后人体很快感觉饥饿,食欲再次高涨。
因此,随便省略一餐,或者饥一顿饱一顿,反而更容易让人发胖。
6.糖尿病
饥一顿饱一顿更容易患糖尿病,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饥荒,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饮食过度的这批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很高,就与此有关。
7.精神不佳、虚弱
不吃晚饭则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容易出现心慌虚弱等状况,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怎么吃饭才算健康?
1.按时
午饭最好安排在12:00-13:00之间;
晚饭则应安排在18:00-19:00之间。
人体是有生物钟的,即使是不饿的情况下到点也应该吃饭,如果长期不规律吃饭可能引起胃肠疾病。
2.节制
摄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
控制脂肪摄入量,建议用植物油来替代动物脂肪。
减少高糖的食物和饮料,可以用水果来替代甜品。
减少钠/盐摄入,食品罐头和包装产品尽量不吃。
经常喝水,保证水分摄入。
如果饮酒,请保持节制。
每天进行体力活动,每天至少30分钟。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