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的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数据运营中心
现代化母猪舍(以上为资料图片)
日前,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重庆三个区入选,荣昌名列其中——这是我区在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上,获得的又一“金字招牌”。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强化生猪种业自主创新、构建现代生猪养殖体系等举措,紧盯“一头猪”做好特色文章,加快推进我区畜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畜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夯实根基。
迈开“两条腿”
壮大生猪全产业链
一头猪值不了多少钱,但从一头猪到一个产业再到全产业链,荣昌猪到底有多大潜力?
12月13日,在荣昌猪双河扩繁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60公里外的荣昌猪远觉育肥场项目建设,同样进入收尾阶段。两个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投用。
“这两个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填补重庆荣昌猪大型生产基地的空白,扩大荣昌猪种猪输出量,保障荣昌猪市场供应,对跨区域打造百亿级荣昌猪产业集群和全国生猪供种高地,进一步打响‘全国生猪看荣昌’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区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彭文树介绍。
放大集群优势,助力全产业链发展。荣昌于去年确立的17个荣昌猪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子项目,今年已经启动建设15个,其中11个项目主体建设完工,预计2022年6月全部建成。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荣昌生猪存栏将达4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万头,年提供种猪5万头,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55亿元。
如何从荣昌猪产业集群向全产业链发展?
该委树立全产业链思维,迈开“两条腿”走路,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与上下游市场主体前后衔接,大力推进加工配套集群发展,逐步形成集“科研、育种、饲料、养殖、兽药、加工、市场”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成功引进生猪屠宰加工企业11家、饲料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兽药加工企业13家、农牧智能装备生产企业5家,畜牧业集群规模达150亿元……依托国家畜牧科技城的独特优势,突出抓好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我区正奋力打造千亿级生猪全产业链农牧高新产业。
经多年发展,以荣昌猪为核心的畜牧产业正逐步形成链条比较完整、融合度较深、科技含量较高、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获评和创建多个“国”字头平台。就在上个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荣昌猪全产业链成功上榜。
唱好“三部曲”
助力现代畜牧提质增效
如果要为荣昌畜牧业提取关键词,“绿色”二字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在双河街道高丰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植麻竹。
“看,我家的竹子长得好吧。”顺着张金亮指的方向,是一片青翠挺拔的麻竹。作为高丰村的麻竹种植大户,张金亮有独到的节省成本“妙招”,“多亏了‘猪—沼—竹’这个循环模式,赚得多,更环保。”
原来,当地龙头企业将粪污制作成肥料,供农户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需要沼液时,直接给当地合作社打电话,他们免费运输,直接灌溉到麻竹林。”张金亮算了笔账:一年下来,大概节约50多吨肥料,比以前人工施肥节省成本30万余元。
不仅如此,经沼液灌溉的麻竹,竹笋亩产量从800斤飙升至1500斤,竹竿平均重量从80斤上升至120斤,麻竹产量翻倍、质量提高,每亩麻竹可增收400余元,为当地村民带去看得见的收益。
近年来,该委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推广绿色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通过唱好“三部曲”,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猪—沼—竹(果、菜)种养循环”“林下循环经济”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引领示范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全区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场112家,所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支持引导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等分段饲养、合作共赢模式,统一建设规划、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技术标准,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健康养殖的有机衔接机制。
目前,我区建成1个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3个粪污集散点,对629家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设进行整改提升;生猪养殖形成粪污全量还田、污水肥料化、固体粪便堆肥利用、异位发酵、污水达标排放5种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
攻关“四道坎”
科研创新为畜牧业赋能添彩
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猪肉,从猪的出生、养殖、屠宰到上市等各环节,设置了多道检疫关口。但因生猪检疫需实地进行,相关部门无法让每名执法人员都携带一个公章,为众多生猪养殖户和企业逐一开具检疫证明。
对此,各地的普遍做法是事先开具检疫证明文件并盖好公章交给外出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现场对生猪进行检疫,合格的再给予证明文件。如此一来,就很难完全避免“人情章”“人情证”。
如何破题?今年6月,我区探索“区块链+农业”应用试点传来佳音: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区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
“这样一来,可以把有关部门对生猪各环节的检疫证明文件的签署、盖章,全部放在网上进行。”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会给每个执法人员分配一个账号并授权其使用电子印章。执法人员在现场对生猪进行检疫后,通过手机开具检疫证明文件并进行电子签章。然后,再由单位相关负责人在网上进行核验。
“截至目前,区块链生猪监管电子签章平台检疫、猪贩等用户超过600户,共出具电子检疫票证3200张,检疫生猪13万余头。”该负责人介绍。
而这,仅仅是科研创新为畜牧业赋能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区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发挥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科研优势,不断做强畜牧“芯片”,持续攻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四道坎”,取得了可喜成果。
打好种质资源保护攻关战。采取“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集中保种和农户分散保种相结合模式,新建2个移动组装复份场和1个市级荣昌猪保种场,构建荣昌母猪核心群。目前建有国家级基因库、冷冻库,国家级和市级、区级荣昌猪保护场各1个,国家级和市级荣昌猪保护区各1个。
打好联合育种创新攻关战。采取“科研院所+保种场+企业”方式,建立荣昌猪产业利益联结体,实施荣昌猪育种计划。目前全区存栏荣昌母猪3万头,保有血缘13个。
打好种业平台建设攻关战。按照“站位全局、面向全国、服务全球”的思路,建设五大科研条件平台、打造五大创新团队和建设企业孵化与双创服务体系,努力将示范区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
打好“三变”改革攻关战。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工商业资本下乡,鼓励支持农民工到示范区创业,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示范区集聚,协奏示范区建设的“大合唱”。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为统领,合理布局农牧产业功能分区,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增强农牧业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蓝图。”彭文树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 通讯员 韩里佳)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