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正在成为中国乡村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线。新鲜的桃子、李子出来了,驻村干部架上手机直播带货;村民家种的土豆卖不动了,干部邀请“网红”到田间地头直播带货;村里大面积发展的中草药滞销了,镇村干部赤膊上阵直播带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普及运用,以及网络视频成为广受欢迎的“主流”传播内容,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直播带货,为农产品上线进城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不少基层干部还为赶上直播带货的热潮带领村民学习电商运营技术、掌握产品推销技能,为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出积极作用。
▲“网红”主播在果园直播农产品采收过程 图/周华
但面对“热闹”我们也需要“冷思考”。直播带货热火朝天,于此相伴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在支持直播带货助销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需要对直播带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进行冷静的针对性分析。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努力以直播带货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然而也要注意到,有的直播带货是只有“直播”,而没有把“货”带出去,甚至有的干部只是为了“出个镜”。没有实用价值的直播带货,久而久之只会招致群众的反感。
此外,有的网络平台及其经营者,打着直播带货的幌子,却侵害了群众利益。平台不顾村民切身利益,对直播销售农产品进行疯狂打折,短时间内吸引到了人气,但却打乱了农产品市场。有的网络大V、“网红”主观上缺乏公益助农的内生动力,将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作为赚钱生意,有的农产品没有卖出多少,向农户提取利润时却一分不让。
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兴未艾,涌向基层和群众的网络直播平台良莠不齐,如无相关制度规范或部门进行监管,负面效果逐步放大,恐会对直播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直播带货归根结底只是推销的一种方式,不管画面上直播的形式多么炫、也不管镜头中带货的人多么牛,把严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尊重受众体验,才是播好货、卖好货的王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品质,缺乏渠道,无法获得群众喜欢的任何农产品,都不可能寄望于一场直播带货而实现咸鱼翻身。在当下,我们既要强化直播带货行业监管,也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农户的直播带货水平,从而确保每一场直播都能有效果,为群众带来切实利益。
作者:渝西锋光
棠城e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棠城e评,投稿邮箱1441749766@qq.com。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