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华(右二)和团队工作人员查看生猪长势(资料图片)
重庆荣昌客户端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国颖)近年来,“荣昌猪”的名号越来越响,其健康优质的品质也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这背后,有众多科研人员的守护,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我36年的工作经历中,除了跟人打交道,就是跟猪打交道最多。”刘作华笑称。
刘作华出身农家,有一年,全村的猪、鸡全部发病而亡。过年吃肉的愿望落空,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亲眼见过畜禽生病给父老乡亲造成的损失,让刘作华萌生了依靠科学助农增产增收的愿望。
1985年,刘作华大学毕业,从事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其中,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地方猪种资源,是摆在刘作华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生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较低,加上保护不力,严重威胁着我国生猪种业安全。加强地方猪保护与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刘作华说,荣昌猪不仅是重庆本土的品种,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猪种之一,从本土提取典型标本,就能破解地方猪的保护与利用难题,提升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991年,由刘作华主持研究的“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科研项目正式立项。围绕荣昌猪的保护、利用,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方法和保存技术创新;深入挖掘优势、特色性状基因,创新育种技术,培育肉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多年来,刘作华带领400余名科技人员,建立了荣昌猪保种场、保护区及遗传资源冷冻库相结合的开放式动态三级保种模式,开发集成了保种技术体系;发掘了荣昌猪优势和特色性状基因,培育出荣昌猪新品种及专门化品系,开发集成了荣昌猪标准化生产成套技术。
刘作华回忆,他带领团队挨个走访养殖户,还曾在猪圈里一住就是一周,搭个简易床铺,和猪“同吃同住”,24小时盯着猪的细微变化,“看它们胃口好不好,连打个喷嚏都紧张!”
“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自立项至今,已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用刘作华的话说,科技创新让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彰显,也引领着生猪产业技术的升级转型。
“无菌猪”也是刘作华的“得意之作”。
1200平方米的无菌“大房子”里,只住了300头猪。它们出生需是无菌剖腹产,由“医生”接生;它们吃的食物,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等多种无菌手段消毒;它们受到精心呵护,由专门的“保姆”看护……它们是市畜科院培育的“无菌猪”。
“早在2017年前,国内‘无菌猪’培育核心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其技术多掌握在美国、韩国等少数国家手中。”刘作华介绍,直到2017年下半年,他的团队经过近6年的技术攻关,建立了国内唯一、国际上最大的无菌猪培育和转化应用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得到广泛运用。
“6年时间,大家和猪在一起的时间,比陪家人的时间还多。”刘作华说,利用“无菌猪”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进行儿童疫苗、婴幼儿奶粉质量评价、特殊病人膳食产品开发以及早产儿的健康研究,对人类医学、生物学、畜牧、食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进步,有着重大贡献。
我国唯一的人源化抗体基因小鼠,也是刘作华带领团队辛勤耕耘的成果。去年,其团队利用自主培育的人源抗体小鼠,开展新冠治疗抗体药物开发,成功筛选出多个候选抗体,其主要技术指标处于世界前列。
此外,刘作华本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获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荣誉12项……这一项项可喜的荣誉,是刘作华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的“结晶”。
刘作华表示,将继续聚焦生猪领域“生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生猪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全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