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棠城e评】用平和心态看高考

编辑: 殷利 2021-05-17 11:17:47

5月7日起,2021年高考将进入最后1个月倒计时,学子们也将进入最后的冲刺时间。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全国高考定于6月7日开始举行。从报名情况来看,在一些省市,高考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另外,有8个省市在今年迎来新高考首考。

作为“国之大考”,今年的高考无疑将再次吸引举国关注,牵动无数人的心。从以往年份的高考节点来看,每当高考临近、高考期间或高考成绩放榜时段,总是社会舆论群情喧闹之时。民众对这种通过考试竞争高校入学机会的程序,倾注了细致入微的注意力,进而以各种方式支持子女或亲属参加高考,固然无可厚非。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某些偏离教育规律的事件炒作,或者是对考生等高考当事人进行脱离基本事实的报道,以及对少数高校或学科进行超出常规的夸张渲染,客观上加重了诸多考生、家长和整个社会心态的焦虑情绪。因此,高度重视一年一度的高考,用客观、理智的平和心态来看待高考就是应有之义。

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千万家长,高考都是一件“超级大事”。然而,在考生、家长等方面热衷于聚焦高考成绩如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高考成绩,以及怎么进入性价比含量更高的高等院校等“高考季”的热门话题同时,理性认识高考的声音却不容缺席。一方面,在高中毕业生完成中学学业、进入不同高校的这个关键环节上,高考诚然承担了筛选和分类的功能;而且这样的筛选与分类,往往意味着考生将面对不同的学习成长经历与迥异的高校资源。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高,高考不再具有“一考定终身”绝对性;与此相反,高考成绩不突出、就读高校非名牌,但在步入社会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显著贡献、实现心仪人生价值的案例却比比皆是。

考生、家长等是决定社会“高考情绪”走向的“绝对内核”群体,要让整个社会都用更趋平和的心态来看高考,关键在于整个“绝对内核”要适时降温和趋于理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并运用多种途径促进高校教学资源的均衡化,这为数以百万乃至过千万的考生“人人都有学上”,进而“个个都有好学校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优中选优”认知惯性,不少考生或家长习惯性将目光瞄准北大、清华等少数综合性优势明显的名牌高校,而对其他拥有少数或单科优势的院校选择性忽略。“考上了清华北大就一定是优秀的”“高考成绩好的就一定要上北大清华”等固化思维,需要更为科学平和地化解,让更多学子找到更适合自身成长的学校或专业,能更好的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渝西锋光

棠城e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棠城e评,投稿邮箱1441749766@qq.com。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