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飘红

【我的荣昌情缘】鸦屿山的日常意象

来源: 荣昌日报 编辑: 李双蔚 2021-04-29 10:42:28

2020年7月,毕业后我来到荣昌工作。身份的转变,让我对这座城市变得熟悉而又陌生起来。两三个月的时间,在略微适应工作的同时,看见屋里屋外的现代城市景象,依稀间,忆起鸦屿山。

2019年8月,我以制陶者的身份前往安富鸦屿山上的小村庄——孙家湾,开始在此设计实践。

初到孙家湾,一路上惊叹于道路两旁的山、树、房屋,山不高,穿梭其间,抬头望去,满是翠绿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房屋零零散散,或几栋相连,或倚于山边,周围自然景色夹带南方固有的水汽,一片清新盎然。

孙家湾周围都是高低错落的山丘,一条蜿蜒的小溪从不知名的山上流下来,穿过树林、稻田、村庄、行人、还有那几只在水上觅食的鸭和鹅,汇入渔箭河。

村里村外只有一条公路连接。这里的村民依旧遵循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生活朴实,并无多大的波澜。偶见几名上了年纪、无牙的老奶奶搬起板凳,坐在路边,时而沉默,时而缓缓聊天,又充满意趣。

实践期间,我完全融入他们每天有规律的生活,恰是这种规律性,让我领略到了周遭环境的变化之美。重庆多山、多雨、多雾,鸦屿山冬季早上六七点,伴着鸡鸣、犬吠以及路上轰隆隆的摩托声,灯星星点点的亮起,农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时,四周山丘上笼罩着一层白茫茫的雾气,朦朦胧胧的。在其间,层叠的山丘、翠密的树木、零星的房屋、背着农具行走的路人等都若隐若现,这一刻,让我联想到了郭熙的《早春图》,山之势、树之形、雾之态,曲环围绕,这种鸦屿清晨云雾所呈现出的状态,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陶艺创作——匣钵熏烧所呈现的灰白色,好似鸦屿山清晨的云雾弥漫,一切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随着阳光逐渐的倾泻,丝缕的光线穿过云雾之海,白茫茫的雾气也慢慢变薄、消散。这时,四周的景象逐渐清晰,阳光洒下一片金黄的外衣,伴着窗外的鸟鸣,我也开始了一天的陶艺劳作。

风吹日落,待到日暮之时,又是一片好景色。走在小路上,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一切都缓缓地步入到夜色之中。层山、环树、房屋建筑等这些事物,随着日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尚能分别其中的细枝末梢,到隐约地望见其轮廓,再到后来,一切的一切都隐没于黑暗之中,唯有那在山间上映照的一抹殷红晚霞余韵,还留于山巅之上,映红那片片天空,这一刻,四周寂静。

黑夜降临,这山、这树、这人,逐渐融为一体,过去、现在、未来,集结在这一刻的时间点之上,由此不经意间,作品的黑、红色泽与鸦屿山日暮产生了关联。

山间的夜晚,月亮偶尔格外亮眼,远处、近处的事物,包裹在一片银色微光之中。这时,是赏月的最佳时机。端一杯清茶,坐在院坝中,清风掠过,树叶沙沙,那些不知名的花,红色、黄色、紫色,也在夜晚赏起月来,清香夹杂着山间泥土的味道,沁人心脾。月亮高挂云彩间,这一瞬间,作品的意象映入脑海,《片月》是我起的名称,效果的产生是在烧成之后作品出现的似月的圆形,好似夏日鸦屿夜晚,一片月高挂云间。

这种由鸦屿山的自然“意象”延伸出的情景,以及对鸦屿山日常状态的捕捉以及情感的共鸣,我才真切的融入到了整个村庄的境域之中,充分体验到了鸦屿山情境的细微变化,而那种变化是朦胧的、意象的、温暖的、平静的,正是对这种状态的体悟与把握,使我逐渐融入鸦屿山的日常意象之中。

近一年的时间,安富鸦屿山也成就了我的荣昌情缘。回想那段时光,无忧无虑,与当地村民的日常问候,平白又质朴,温暖又舒心。这短暂的时光,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占据了太多的回忆,望来日重回孙家湾,走过熟悉的路,看见熟悉的人,欣赏熟悉的鸦屿山!

【作者简介】

杨腾飞,男,河南洛阳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文管所非遗中心工作人员。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