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重庆荣昌安富金竹山上、瓦子河畔集中了上百家烧陶作坊。历经岁月洗礼,这些作坊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如今只剩下了下兴古窑(又名夏兴古窑)。它,成为了荣昌制陶历史见证的活化石。
那下兴古窑到底为何人所建呢?据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荣昌文史资料选辑》之《鸦屿岑秀土陶红》记载:“清嘉庆壬戍年(一八零二年)先后有彭玉棠开办下兴窑,周玉龙开办万利窑等,土陶制品遂以兴盛。”
下兴窑全景
一 揭秘下兴古窑的构造
下兴古窑窑炉由窑门、窑室、烟囱构成,燃料可用柴和煤。窑体由11个窑室串联而成,窑室间用耐火砖筑隔开。阶梯窑可分烧也可通烧,但为节省燃料,一般采取分仓烧。
“烧窑要从前仓开始点火,前面是一个空仓,不装产品。”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先才介绍,“一般下午点火,一直烧到明天早上,就是俗称的烧‘耍火’,那时窑里面温度大概能达到五六百度。它的作用就是烤干窑炉里的坯子水分。而且,当窑内温度达到五六百度时,放进去的煤自己就会燃,不需要再引火。”
梁先才表示,下兴窑第一仓装的产品一般是师傅做的,因为烧制时间会长至十五六个小时,技术好一点的产品不容易烧坏。中部的仓室一般会烧三个小时。烧到尾仓时由于火的拉力变小,烧制时间为四个多小时。
二 揭秘窑侧方形孔
在下兴窑每一仓的侧面都有三个大小不一的方形孔,这些孔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个孔是添柴孔。”梁先才指着窑侧最上边的孔洞说,“不管是添煤还是添柴,都从这里放进去。”
梁先才介绍:“窑侧最下面的孔是‘造火’孔,燃烧时形成的火堆,经常会缺氧,就用钢钎把它捅一下。捅空了后,火堆有了氧气就能更好地燃烧了。中部位置的孔我们叫观火孔,是通过它来观察窑内燃烧情况的。”
火力控制是产品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观火人尤为重要。这得由有多年制陶经验的师傅才能完成。
原区文化旅游委非遗中心主任廖正礼研究了几十年荣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表示:“观火师可以通过火焰的颜色来感知温度,如果火是红色,说明它的火力还不够,该加燃料了。继续投入燃料后,再观察,里面的火焰不是亮黄色时,说明还可以继续升温,当达到亮黄色时,烧出来的成品就可以了,此时烧成温度大约为1250摄氏度。”
陶器烧制完成后,还需用泥砖把三个孔堵上,用泥浆密封上,让它自然冷却,这一仓的烧制才算完成。
▲梁先才探访下兴窑
三 揭秘窑室顶部的六块泥砖
除了观火孔、添柴孔、“造火”孔,每间窑室还包括火膛、窑床等。窑室内部均用土砖起夯砌筑,顶部呈拱形,一般由6块泥砖堆砌而成。
廖正礼介绍:“下兴窑修建的材料都是泥,因为泥在燃烧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一种牢固的材质,就好像砖一样。为了让每一层的拱形能够稳定,就在每一拱上放置六块砖,这样可以将着力点进行分散,从而使窑室更加牢固。”
四 揭秘倾斜地面如何放置陶器
由于阶梯窑是依山势而建,所以,窑室地面都是倾斜的。那倾斜的地面如何置放陶器呢?
梁先才走进窑室内,在地面上仔细搜寻,找到一个石头做的楔子。“以前在窑室内,有很多这样的楔子,把它们塞在陶器下方,就能保持陶器的稳定。”梁先才说,“每个产品至少需要三个楔子,三方塞满就很稳当了。”
在古窑内,可以发现内壁多呈青色,泛着金属的质感,这正是它经受200年烈焰锤炼的痕迹。
在泥与火的交融中,下兴窑淬炼出的那一仓仓成千上万的荣昌陶器,便是制陶人生活的依托和希望。如今,下兴窑、瓦子滩早已没了往日的喧闹繁华,但荣昌陶艺人对制陶的执着却亘古不变。
(扫码可看视频)
(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 瑶 侯 亮)
主办: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03338624@QQ.com
版权所有:荣昌区融媒体中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市荣昌区海棠大道80号 邮编:402460 技术支持:华龙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渝ICP备2020011814号-1 举报电话:61471263 举报邮箱:1647737032@qq.com
荣昌区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6147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5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312号 电话:85267948 邮箱:qrmtzx123@163.com